易文化圖騰--《金易寶》簡介
2017-12-25 來自: 肇慶市鼎湖華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2537
《金易寶》是一張《易經》“卦錦”它經力了清朝、民國、土改、四清、和文化大革命,它見證了中國社會由文化專制到逐漸認知和尊重。
清朝姚天錫祖師對其修煉高功狀態下的氣機運行路徑和體悟真實的記錄,它包含了《周易》大旨、黃老道學、孔子論述《易經》的系辭、神仙爐火修煉術等相關學理。
“靈圖”出現后懸掛在廣州愛育善堂供眾人祈福、修煉,特別是啟發人們如何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開啟智慧。各信眾遇上新居入伙、開業、小孩讀書必請傳人帶上“靈圖”回家懸掛迎香祈福。姚祖師年老回鄉把“靈圖”和儀軌傳給愛育善堂經理何頌祥,1945年日本飛機轟炸廣州,炸毀了愛育善堂,在生命最后時刻何頌祥把“靈圖”和儀軌傳授給兒子何志俠(何福林)帶回肇慶鼎湖。回鄉后何氏族人在特殊的環境下保持了對“靈圖”祈福同時進行教育家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何氏族人何彥芳從58年考上華南理工大學后出現了一批優秀人才。
1980年“靈圖”傳到第五代何永麟,他帶上“靈圖” 走遍大江南北、拜訪專家學者,在2005年把其復制整理后申請了國家版權,專利,用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制作了《紅木至尊版》、《黃金版》,并在2008年帶上作品參加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北京(集美)精品博覽會獲金獎并在2009年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榮譽“山花獎”。
《金易寶》獲獎后引起行業專家和學者的關注,中國民俗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段寶林,中國社科院專家曾傳輝等人指出:“該民間信仰是將易學作品作為信仰對象,屬我國民間信仰中的靈符信仰,與普通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同屬民間信仰的不同形式。在信仰群眾看來,《金易寶》是姚天錫祖師在自身修煉達到高功狀態下繪制而成,可以溝通天人,是“易以陰陽通大道”的見證,從形式到內容都不是對易學作品簡單的抄錄和匯集,更不同于世俗的人文著作或藝術制品,
同樣,我們在《金易寶》的文物中,可以看到《易經》對吉兇答案的辯證內容。如在“大吉”時,往往要注意不要麻痹大意:在“大兇”時,則說還有逢兇化吉的可能。要人們行事時要非常慎重,全面審察時事的本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簡單化、絕對化。
《金易寶》的編排和抄寫方法,就盡量突出《易經》中的可貴的辯證法思想。如用紅字抄錄了一些重要的警句、諺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道濟天下”!“易易之謂易”,“一陰一陽之為道”,“崇德廣業”、樂天知命(命即天命,指自然規律)等等。這些可貴的思想都是中華文化之精華,也是中國人民生活經驗之總結,值得我們珍視。
它不僅有優美的物質文化,而且也是很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很深的思想意義與文化價值,并且在工藝制作上也很有特色。但由于是家族傳承,很容易失傳而造成文化遺產的損失,因此,建議予以切實的保護,把它列入國家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之中。”
文藝精品的開發,《金易寶》傳承作品能獲“山花獎”證明傳承人選擇用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傳承與發展的思路是對的,所以傳承人運用公司的力量和敢為人先的精神全力開發《金易寶》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