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錦緞周易秘底
2015-07-20 來自: 肇慶市鼎湖華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shù):1947
肇慶錦緞周易秘底
浮出水面
廣州日報2002年3月30日A12版報到肇慶市錦緞周易秘密。近期由香港中美易經(jīng)學會許博寓先生進行研究破解。
據(jù)許先生講,該錦緞周易,應分上下卷,上卷可能是概述性的內容,闡述世界文化的“殊途同根同歸性”。此為下卷,以《周易》理論為依托,按《宇宙程序》的根程序旋轉,暗藏有佛家的“三世輪回”、“十方士”程序,易經(jīng)的十六分野程序,道家的太極羅盤八卦陣,以及佛、道、釋三家皆同的“七星二十八宿”程序等。它有效地兼容了佛、道兩大學派,可說是佛道文化體系的一次重大革命。因此,它是探知佛、道理論基礎的鑰匙,也是“玄學”變科學的門戶,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尋根的叩門磚,更是連接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實文化的橋梁和紐帶。乃國寶中之精粹,其價值連成。
許先生還說,若要徹底知其作用和價值,必先知什么是宇宙程序,欲知宇宙程序,又必須先知“數(shù)”(古印度阿拉伯族人拓譜),“象”(中國古漢語圖騰文化拓譜)的關系。為此,許先生特撰文《世界文化之根——數(shù)與象》來說明之。
肇慶錦緞周易:廣州日報2002年3月30日A12版
佛山錦緞周易:廣州日報2002年3月24日A10版
世界文化之根——數(shù)與象
筆者曾在《宇宙之根——論〈宇宙程序〉初始模擬形態(tài)》(《易海方舟》2001年11期)一文中對人類認識宇宙,研究宇宙,并提煉出“天圓地方”理論的全過程作了詳盡的闡述。下面就人類是如何從“天圓地方”理論中提取的數(shù)和象《卦態(tài)》作扼要的說明。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天圓地方”理論給定我們的物質普遍規(guī)律態(tài)勢,是一個“379”立體正方形所作的圓周運動關系。于是,古人類便依據(jù)這一運動序列作出了下圖的分解:
從上圖可知,一個可視點,它構成9個序列形態(tài)。尚有三種形態(tài)。由不可視的陰點構成。由于是不可視,古人類將其全部歸納于“●”之中。于是就由一個“0”(9種形態(tài)代替)同一個“●”構成了全部立體正方形在瞬間對應點的全部內涵。
上圖在實際的社會活動中,由古人類變化成(見下圖)的記錄符號:
01、011、0111、01111、011111、0111111、01111111、011111111、0111111111,“●”
以此來說明一個直視點的對應關系,將“0”和“●”提出由于“●”是“0”的相反態(tài),則用“10”代替“●”。由此古人類得到了一個啟示,01-10,表示一個對應點的主體正方形的圓周運動關系,由此由產(chǎn)生了如下排列:
01—10,011—110,0111—1110,01111—11110,011111—111110,0111111—1111110,01111111—11111110,011111111—111111110,0111111111—1111111110
古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上述排列并不能全面的記錄并反應宇宙周期運動,因為從“0”到“●”再由“●”到“0”,雖間有20個態(tài),但宇宙運動不是由一個點跳躍到另一個點再進行運動時,期間還有一
個錯位排列的關系問題“(見下圖,為了簡便以阿拉伯數(shù)代替)
從上圖,你會發(fā)現(xiàn),當形成實質性的10+10,即一個直視點旋轉一周。則形成110個宮位形態(tài)。也就是說由01—20的變化形態(tài)為“01—110”,將此形態(tài)的“0”和“●”提出,便是1—11變化成“—”和“— —”的形態(tài),八卦的爻因此而形成。爻的產(chǎn)生,已不再簡單形態(tài)意義上數(shù)的錯位變化,它是物質運動形態(tài)同數(shù)的同一體。再根據(jù)1個可視點統(tǒng)馭著三個面而作卦,一個立體正方形有八個角,而作八卦。這一變化只表示了宇宙相對靜止的運動形態(tài),于是古人類在此基礎上按照一個點的周期運轉一次,錯位排列100宮的方法,以“加一減一疊二”法則推算,01— —90的變化,積100億萬宮,以一宮一年推算,即一個立體正方形在100億萬年的周期中歸位于初始態(tài)。
一個美國人說,地球100億萬年毀滅,則是來源于此,然這個結論是錯誤的。那是因為一個立體正方形的圓周運動,歸0之后,其能量并沒有消耗完畢。以太陽為依托陽基因電子在對地球陰基因電子的剝奪中,是呈兩個等邊三角形的面積之和另加2/13,才等到于一個正方形的面積,也就是說一個立體正方形在旋轉一次中,保存了2/13的能量,當?shù)厍驓w0,其保留的能量,將繼續(xù)推動地球作再生旋動躔度,直到能量消耗完畢為止。在這點上,法國人菲根鮑姆曾作過計算,得出了1億億億萬年的結論,但后來他否定了這個結論,因為宇宙再生旋轉運動,不是一個簡單的累計數(shù)所能解決的,迫于無奈,他將地球的動態(tài)規(guī)律按原動排列法則編為“4.6692”,命名為宇宙常數(shù),演變成哥德巴赫的猜想。留給后來的人們來研究計算。其實,有關于地球的運動周期,在我國的遠古圖騰歷法中早有結果,(見《易海方舟》2001年11期),那么,是多少年呢?我想留給中科院的那些說我搞的是小學生的1+1的大學生先生們來計算。我可以告訴大家宇宙的周期為100萬(11個億單位)年。
從上面的闡述中,我們發(fā)現(xiàn),它只能滿足中國漢文字符的變化,然中國漢文字符,在這個數(shù)的表現(xiàn)方面不簡練,雖然充分地體現(xiàn)了個性特征,但求其普遍性尚有不足,我們不能不說這是祖先留給我們一大遺憾。在這一問題上,應首推阿拉伯數(shù),那么阿拉伯數(shù)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原來它是根據(jù)一個立體正方形的一個對應點的一次運動,作了一個大膽的陰陽分解。(見下圖)
01→10→010(陽性態(tài)) 10→01→101(陰性態(tài))
依此進行10種態(tài)勢的陰陽變化;形成了10個自然常數(shù)。
我可以預言,中國的漢字符(個體形態(tài)特征)同阿拉伯數(shù)(普遍形態(tài)特征)將是一個文明的骨架。
如果我只承認經(jīng)過變化出來的數(shù)是科學,那是現(xiàn)代迷信,反之,則是古代迷信,只有有效的遵循宇宙客觀的運動規(guī)律,復習昨天,文化今天,開拓明天 那才是真正的科學走進坦途。才能有效地解決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盲區(qū)和未知才能有效地回避墮入“迷信”陷阱的危險。在多些問題肇慶錦緞周易給我們提供之有效的研究依據(jù)。